1-10-2015 晨更(傳4:1-16)

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。這也是虛空,也是捕風。愚昧人抱著手,吃自己的肉。滿了一把,得享安靜,強如滿了兩把,勞碌捕風。(傳4:4-6)

默想:
勤勞總比懶惰好,但是,若是為了爭競而惹鄰舍的忌妒就不如安貧樂道,享受滿了一把的好。

回應:
能作各樣靈巧的工作是一個人勤勞的表現。抱著手吃自己的肉是「一個人懶惰」的表現,實在不可取。但是,勤快、勞碌若與鄰舍爭競而引起了嫉妒,就是虛空了。

傳道者以為手中滿了一把,得享安靜,強如滿了兩把,與鄰舍爭競而引起了嫉妒。因為這是勞碌也是捕風。

禱告:
主啊!願你賜給我這樣的智慧。認識「在世富有」的定義是→多的也沒有餘、少的也沒有缺,有衣、有食就當知足。阿們。

1-9-2015 晨更(傳3:1-22)

我知道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;無所增添,無所減少。神這樣行,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。(傳3:14)

默想:
人活在神所定的疆界和循環中不能加添或減少什麼,所以人的勞碌應該是多餘的,但是為什麼神讓人勞碌呢?

回應:
所羅門觀察萬事,大到人的生、死,小到衣服的縫、補,他結論說凡事都有神的時間表。人在世的一切忙碌是於事無補的。但是,神還要人來經歷這些勞碌,為的是要叫人能敬畏祂。

人活在日光之下,在神為人所定的疆界和循環裡,會有兩種極端的想法:
1) 「人定勝天」,這是人的狂想。只能說是人的驕傲,不願意接受「神的律」。因為,說這話的人實在不認識「天」是什麼!「神」是誰!
2) 「人生只是無奈」,這等人認為萬事既然都有定時,就連可以改變的事也不去改變了,一切境遇都以消極思想「不能作什麼」來應付,成為宿命論的人生。這也是不對的。

宇宙中間有規律的循環,是神要讓人能明白:神的永能和神性是無可推諉的,是神安排萬事萬物互相效力為要叫人能「安居其中,得益處」,更為了要叫人能「存敬畏神的心」。

禱告:
主啊,若不是你的拯救讓我得著「屬神的新生命」,我就不過是塵土,是雲霧,出現少時就歸於無有了。一生不過是無奈的循環。謝謝你拯救之恩。阿門。

1-8-2015 晨更(傳2:1-26)

我恨惡一切的勞碌,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,因為我得來的必留給我以後的人。那人是智慧是愚昧,誰能知道?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,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。這也是虛空。(傳2:18,19)

默想:
我們勞碌所得的要歸給別人享用這真是虛空麼?

回應:
我們若能享用我們在日光之下勞碌所得的這是福氣。(其實這也是虛空)。所以,我們若無法完全的享用我們勞碌所得的,留給以後的人或是造福社會都是很好的。
人生的價值要從「自己蒙福,自我享受」的虛空中昇華到「造福人類」,「使人得福」的境界。

我們應該突破這種「我勞碌所得的,不該留給未曾勞碌的人」的觀念,如此,社會才會進步。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不是麼!

禱告:
主啊!一且都是恩典,我感謝你,因為我得貨財的力量是你所賜的。我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?若是領受的,為何自誇,彷彿不是領受的呢?眾人如果因我得福,這不正是你的心意麼!阿門。

1-7-2015 晨更(傳1:1-18)

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,都是虛空,都是捕風。(傳1:14)
我心裡議論說:我得了大智慧,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,而且我心中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。我又專心察明智慧、狂妄,和愚昧,乃知這也是捕風。(傳1:16,17)

默想:
傳道者先觀察萬事萬物(這個大宇宙),他的結論是虛空的虛空。後來他又心裡議論(I communed with mine own heart,觀察自我→小宇宙),他以為他所得的智慧和經歷是件前無古人的新事,但是再仔細思索,他發現這些也是虛空,也是捕風。

回應:
這位傳道者就是曾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王的所羅門。他得的智慧是從神所賜的,無人能比的。他得的結論,是從他觀察萬物,專心考察(V.13,14)而來的(很科學)。說→人生就像走馬燈,是個不斷的循環。

可是,這只是所羅門王觀察和考證在日光之下萬事的結果。人生只是一代過去一代又來,在日光之下萬物只能滿了困乏。可是,在日光之上的情形呢?連聰明的所羅門王也無法看透。

神的話告訴我們說人的一生不只是今生,還有來世。我們若能用永生的盼望來度在日光之下的生活,我們的人生就要滿了新鮮、滿了燦爛、滿了意義。

禱告:
主啊!人生不是只有無奈,只能嘆息。感謝你賜給我一個屬天的生命,藉著這生命我得以進入你的同在中,藉著它我打開了無數幸福之門,雖然在地卻能活出屬天的生活。阿們。

1-6-2015 晨更(徒28:16-31)

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裡住了足足兩年。凡來見他的人,他全都接待,放膽傳講神國的道,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,並沒有人禁止。(徒28:30,31)

默想:
到了羅馬,保羅因百夫長的恩情被允許住在自己租的房子裡。雖然被兵丁看守著,但卻能自由傳講福音,並沒有人禁止。如此有兩年之久。

回應:
保羅每到一個地方,他傳福音的對象先是猶太人,後來才是外邦人。雖然,他知道神要拯救一切相信的,但是神的拯救是有先後的。先是猶太人,後是希臘人。
保羅剛到羅馬不久就用了一整天的時間對著猶太人傳講福音,聽道的猶太人的反應不一(有信的,有不信的)。保羅告訴他們說:以賽亞對猶太人棄絕福音的預言是對的。因此福音要傳給外邦人。
保羅從出來傳道,一直到他被解送到羅馬的經歷,可以證明幾件事:
1) 信仰復活的基督耶穌對羅馬帝國是沒有傷害的(許多的王都證明他是無罪的)
2) 猶太人是硬著頸項的百姓,從前殺害眾先知,到如今仍然抵擋真道
3) 基督福音的範圍將不限於只傳給猶太人,因猶太人的剛硬今後也要傳給外邦人了

禱告:
主啊!選民猶太人是因不悔改而被擱置起來。我是一個外邦人能蒙受恩典,我忽略這麼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?所以,我要警醒、持守真道,常活在你的光中。阿們。